2018.07.12 北京青年报.广厦时代
居家空间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成长
隔代同堂需在设计中营建亲密关系
参与家居布置可激活孩子审美意识
7月,又到了孩子们最开心的暑假。一些爸爸妈妈却因此而有些烦恼:孩子整天玩嗨了玩具到处乱扔,总得替他们
重新收拾;小朋友常常嘟囔家里没意思,不愿意待在自己的房间玩;孩子逐渐长大,想为他换一些新的家具却不知从
何挑起......有关孩子的居家问题伴随他们的成长逐渐显现。暑假来了,爸爸妈妈能和孩子一起做些什么?
当老旧儿童房的设计已经无法满足孩子对美的渴求与需要,当家需要更多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激活小朋友的灵感,
当生活里需要更多细节的关照给予孩子快乐,这个暑假,爸爸妈妈不妨与孩子一起重新布置家。
以安全和舒适为基础 儿童房设计朝着“艺术化”方向靠拢
“以前给孩子买家具的时候,主要就是看看东西环不环保、安不安全, 现在不一样了,家具的款式越来越丰富,孩子
也有了自己的想法,得听听他的想法和喜好。”消费者苏先生说,“都说孩子的审美能力得从小培养, 那生活的环境
自然也是得优中选优。”
《北京青年报·.广厦时代》在走访儿童家具市场时发现,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爸爸妈妈和苏先生一样,在为孩子选购
家居产品时,不仅仅关注到产品本身的安全性与健康性,同时也将产品的设计感、艺术感作为考量指标。对此,专
注于儿童家居产品的 A+教育环境事业部总监刘秋燕表示, 爸爸妈妈们如果还只认为儿童房是一套儿童家具的摆
放这样简单,那就错了。儿童房的软装设计,更像是艺术的落地,要拥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完成。
“因为孩子想要的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大大世界,而实际房屋的空间, 则未必真的如此。这时候,孩.子的想象力和创
造力就能成为无限延伸空间的法宝。”刘秋燕说“,对于儿童来说,独立自主的室内空间很重要,当房屋硬性条件不
够完美的时候,软装的强大功能性就能够弥补不足。”
别小瞧了儿童房的设计这关系着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成长
“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观念已经足够进步,不再像过去那样,只是将家里较小的那间房用来做儿童房,而是选择将
采光好、活动空间足够大的房间提供给孩子。”刘秋燕表示,“别看仅仅是个房间的选择,这关系着孩子身体和心
理成长。小房间多有采光差、比较封闭、离卫生间(或厨房)较近的特点,客观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。更重要的
是,孩子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空间里,容易滋生焦虑心理,例如上下水的声音会让孩子睡不好,这对健康的影响就太
大了。”
与此同时,刘秋燕也建议,在适当的空间条件下,儿童房内的软装布置需要家长特别关注。“软装布置首先要认清
使用功能和结构;其次,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,除了房间位置,孩子的活动区域和动线,也要有合理的规划。”
对于儿童房间内的基本陈设,刘秋燕从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及成长需求角度,举例给出了自己的建议:“小孩子需要
父母的陪伴,但更需要独立的空间。符合国标安全的上下床,比较适合儿童的成长需要。首先,上下床结构可以锻
炼孩子手眼协调,还能释放多余能量。多跑、多练、多爬、多上下,充分锻炼反而不容易受伤,同时还增强了敏捷
性。实在担心可以在床下加一层软垫,也能保护孩子安全。”另外,也可以在上下床间给孩子添加一个小门帘,形
成自我修护空间。同时还可以开发出游戏角、阅读角等等功能性的空间。
A+Design 设计师陈雪也以自己的设计案例进一步说明,在给小朋友设计儿童房的过程中,会通过各种小问题更深
入地了解孩子的生活。例如平时都喜欢做些什么?有哪些特别喜欢的小东西在陈雪看来,儿童房有必备四大功
能区:休息区、学习区、储物区、活动区,规划房间前可以先选择一些孩子喜爱的家具,能让整个空间更符合小主
人的生活习惯, 也能让孩子尽快融入新的生活氛围,并且让整体颜色风格更有延伸性。
合理搭配硬装与软装为孩子提供多元的生活空间
事实上,不仅仅是独属于孩子的儿童房空间,家里的公共区域都有可能成为小朋友的天地。刘秋燕表.示“,不分地
点、时间、 空间地合理利用房屋里的公共区域,再搭配以有效的软装设计,儿童房所缺失的内容,便有可能弥补回
来了。”
举例来说,有的家长会在进门处就给孩子支起一顶小帐篷,孩子回到家一脚踏入帐篷,就等于进入了自己的世界,乐
趣充盈;还有的家长则擅长利用孩子的想象力,在客厅的地上、沙发上摆上沙发垫,让孩子把这块区域想象成是“野
外大冒险”,要在垫子上行走才算“过关”。在孩子们的世界里,最怕的是没有想象力。刘秋燕表示,“能够把更多
的想象空间留给孩子自己去执行、实践、完成同样是.非常棒的选择,而安全性并 非是家长给孩子的,而是需要分
享和传递的,爸爸妈妈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告诉他们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,以及非安全行为可能导致的后
果。”
“作为软装设计师,除了要尽量满足业主的需求,还要弥补和调和户型与硬装上的不足。”A+Design 设计师陈婷举
例表示“,客厅公共空间、公 共地毯能够带给宝贝更多的玩耍空间,打造读书角给孩子学习的空间,也是利于培养
父母和宝贝之间的密切互动,多方面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、适应能力和交流能力。”
在居家环境的设计中,合理的引导和开发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成长, 发现孩子的优点再加以引导的过程就是设计
的过程。好的设计能够在潜 移默化中更加深入地引导孩子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激发孩子们更多想象力。
隔代同堂将成为课题 在设计中巧妙营造亲密关系
另一方面,当爸爸妈妈忙于工作时,有越来越多的小朋友与隔代的爷爷奶奶、姥姥姥爷更长时间相处在一起,如何
在一个“大家庭”中塑造既令 大人及老人们满意,也让小孩子开心的空间,成为新的课题。
“这类型消费者的情况需要多观察和多了解,才能真正知道他们的需求。”A+design 设计师于锦秀表示,“除了要
根据孩子的性格来做房间设计, 有时候也要想到通过设计帮助这个家庭适当调整固有的教育习惯, 避免把隔代教
育的弊端扩大化,能让孩子拥有一个相对健康理性的成长环境。”
在于锦秀看来,隔代同堂情况越来越多,其实是一个好现象。“在隔代同堂环境中生活的孩子,情感更加丰富、饱
满,接收信息的能力更强,分 和处理问题时也懂得使用更多的办法。当然,因隔代同堂产生的家庭问题也不少,
比如人们常说的教育理念不同、生活习惯不同等等。从家居设计的角度来说,隔代同堂对居住条件、收纳功能
等硬件条件要求也更高。” 于锦秀表示,“这就要求儿童房设计师,不仅要有处理空间的能力,还要多关注儿童教育
问题,有意在设计中培养孩子的优良习惯,引导孩子的思维意识,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。毕竟,房间对孩子的影响是
非常大的,把所有影响都转化成好的影响就是儿童房设计师的永恒课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