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04月17日 青舍QingHouse
最近,你和孩子“动过几次手”
青舍说:
给“金”不如给“心”,孩子要的是陪伴。
怎么对付爱“动手动脚”的孩子?
青舍发现,这个令众多家长为难的问题,在搜索引擎的搜索量已经超过了100万!
五岁看老,三岁看小,两岁的孩子满街跑。受传统父命子从的影响,中国父母经常会犯一种错误,就是要求三岁的孩子懂规矩。
而现实生活简直像是一场闹剧,家里的小皇帝每天最爱瞎折腾,父母的业余时间也都搭在没完没了的收拾残局上。
其实,一个发育生长正常的儿童,到了2足岁后大多数会自然地出现摆脱母亲“控制”的倾向,这种情况在他3-5岁的时候会变得更加明显,而再长大一些后他们在“动手动脚”这件事儿上还会愈演愈烈。
如果这个时候,作为家长的你对他们“动气”,绝对不是明智的选择。此时,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和陪伴,“动气”不如“动手”。
青舍在想,如果一家人能一起动手干点有趣又有意义的事儿,顺便用行动告诉孩子们,“好动”的正确打开方式,肯定事半功倍。
一座座漂亮的木作小房子纸抽盒慢慢在孩子们的手中成型。
小房子主体搭建都是大块儿家伙,对于孩子们来说,显然不是什么难事,抹胶、搭建,迅速组装完毕。
而屋顶上看似简单的小风车,才是最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地方。首先要固定好风车的主框架,再把抹好白乳胶的扇叶依次小心插入缝隙中,如果中间出现误差,需要静下心重新来过,反复几次,才能最终组成可以转动的小风车。这个相对复杂的环节,需要孩子和父母一起动手。
最后的重头戏是——彩绘,给新鲜出炉赤裸裸的小房子穿上漂亮的衣裳。现场体验告诉我们,彩绘是整个过程中最能体现小朋友想象力的一个环节,看着一双双小手拿着画笔描绘出一幅幅有趣动人的画面,在场的所有父母和指导老师们都万分感慨。
大人总以为孩子还小,还有许多时间与他们相处,殊不知小朋友潜移默化的成长可以光速计算,眼前的小宝贝其实早已有了自己的思考与世界,家长再不参与就来不及了。
有些陪伴,必须趁早。
这场名为“A+创艺亲子日 熊孩子动手作”的有趣又生动的亲子活动,是青舍上周日下午,在居然之家北四环店家具馆6层中庭发现的。
不认老的我们,还和现场的小朋友一起,在台湾木匠兄妹创办人周信宏、台湾木作匠人吕小旅以及A家居旗下A+Design艺术教育专家刘秋燕的指导下,亲身体验了一下DIY木作玩具的乐趣。
恩。虽然有些丢人,但不得不承认,说到动手能力,我们真的不如4、5岁的小朋友。当然,我也绝不会告诉你,自己在DIY木作机器人存钱罐背后画上的,不是一朵小花,而是一个金元宝。
闭上眼想一想,你记忆中最深刻的,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是什么?
应试教育下的孩子本就压力山大,为剪短那根“起跑”线的长度,刚进幼儿园就要被送进各种特长班,而同样背负社会压力的家长更是不得不把“轰炸式教育”提上日程。其实,与其在有限的时间里用“动气动手”的方式管教孩子,还不如一家人一起动手DIY,边做边磨合,边做边教育。
青舍总觉得,家长就该和孩子一起玩、一起闹、一起动手,和他们交朋友。
至于如何与孩子交朋友?经验丰富的台湾木匠兄妹创办人周信宏有办法,他告诉青舍,亲子活动是家长与孩子交流最快速与便捷的通道,因为需要全程DIY的木作手工制作,对于孩子和家长之间的默契程度要求很高,这正是培养双方感情和亲密程度最好的方式。
在这方面有多年经验的木匠兄妹,也设计研发了几十种可以让家长和孩子自己动手完成的木作玩具,贴心的是,这些玩具通常还兼具纸巾盒、存钱罐、笔筒、削铅笔刀等实际用途,并且每件玩具都配有组装说明。
每件和孩子一起动手组装的玩具,都记录了一个动态场景。无论多少年后,当我们拿起这些玩具,仍旧会记得当时一家人一起攻克难关和享受成果的瞬间。这笔“财富”,可能没办法用金钱去量化,但却比金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更高。
对于为更多父母提供DIY亲子活动的A家居团队,青舍不吝啬的给鼓鼓掌。
感谢他们并不功利且用心的安排,以及传达给父母的趣味教育指导。是啊,孩子会玩才会思考,让他们从游戏中学习成长是再好不过的事儿。而陪养孩子对木作手工的兴趣,能更快的帮他们提高专注力。
有关A+2017年度“熊孩子动手做”创艺亲子日主题活动,将开启连续3个月六周的木手作亲子体验活动。如果你错过了上周末的有趣互动,不妨在4月30日、5月7日、5月21日、6月4日和6月18日期间,选择一个上午或下午,带着孩子到居然之家北四环店6层去玩耍一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