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5月8号 北京青年报
大手拉小手 玩耍中擦亮看世界的眼睛
说起小时候,有太多可以聊。
记忆中最明亮闪烁的,总是那些玩乐的时光。
捡一枝树杈,绑上一条橡皮筋,
比赛打弹弓看谁最准;
铁丝围个圆圈捆在木杆上,做张捕网,
追着跑着捉蜻蜓;
一张纸折成“东西南北”,横竖开合,
看看自己选中了什么;
就这样挥舞着稚嫩的小手,
我们天马行空,我们理直气壮,
我们甚至想要坐着自己的小汽车跑遍全世界。
童趣就这样在每个孩子的双手中创造出来——因为玩乐与玩耍,我们推开了世界的大门,睁开了无知的眼睛,激发了头脑里的风暴,也成就了若干年以后未知的自己。
美国创造学之父奥斯本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不知他是否想到,想象力这个东西,实属不可多得,如若没有在孩童时光好好去培养、去挖掘,那么等到成人之后,便只能是求之不得了。
如何去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?爸爸妈妈们每天都在关心这个问题。于是,放弃了窝在家里读书习字的时光,有一些家长做了明智的决定:和宝贝们一起玩起了木头。
当一块木头放在孩子们的手中,他们也许暂时无法想象,它会有多少种可能。但如果任由孩子们亲近它,最终带来的惊喜会远远超过预期。
抵挡不住大朋友及小朋友对木头的热情,A家居“熊孩子动手做”的木作亲子活动一直在每个周末持续进行,居然之家北四环店六层的儿童小世界里,木凳子、木房子、木马摆得满满当当,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,拉开架势,体验着木作的乐趣。为什么选木头?来自台湾的专业艺术教育专家、A +Design总监刘秋燕说了,木头环保又健康,让小朋友在动脑动手的同时,与自然亲密接触。温润细腻的木材,是大自然赠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。木作的快乐就在于,将原始自然的木材通过自己的双手,变成独一无二的物品。
木作,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到一些器物的制作方法与工具的使用方法,更多的是让小小的他们学习如何独立思考、积极动手创造。看似大自然中普通的木头,经过智慧的加持,可以演变成为生活中有用的东西——或许成人世界里常常被挂在嘴边的“工匠精神、环保与自然、敬畏与尊重”,就在这玩乐的时光中,深深埋在孩子们心中。
看着身边玩性正嗨的小朋友,回望一去不返的童年,我们这才发现,心中那个小孩依然还在,瞧,成人与孩子的世界在玩耍中,完全没有了界限。作为来凑热闹的大朋友,我们也早早对木作课堂心生向往——小时候真的没有玩过啊,那不如就现在补上吧,让自己的脑洞开得更大一点。
没赶上前两堂木作课的小木马,也错过了盖木屋,同样是抱着台湾文创品牌“木匠兄妹”提供的素材和零件,这一波儿熊孩子们玩得更不简单,他们一起用双手做出了心中最漂亮的卡车,想要将这个世界里偶尔的肮脏彻底清除。怎么做到的?我们从头至尾看了个究竟。
A+Design的设计师柏慧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木材,让孩子们对木艺有了初步的认识,并通过看、嗅、触摸等感官对木材有了直观的了解。
孩子们穿上了围裙还真像专业的小木匠~
你见过的卡车是什么样子?如果卡车脏脏的要怎么办的?结合这次手作“砂砂车”的主题,刘秋燕老师发起一连串的提问,让小家伙们热情高涨。
闻闻木头,摸摸白胶,亲密感知这些平日里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小材料~
手作除了丰富亲子时间,还能从孩子身上发现更多的优点,他们专注的小眼神,灵活的小手,小心翼翼地拼装,天马行空的想象,都是令人感动的理由。
“爸爸快看我做的小车!”小情人儿就是全世界,女儿开心,爸爸便觉得好。(其实,明明都是爸爸做的啊,心疼爸爸一手胶水)
不过分干预、打扰孩子的专注创作,让孩子们自由发挥才是真正帮助孩子们成长~